当前位置:首页>海淀要闻>新闻聚焦

海淀工商分局29条措施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5日信息来源:海淀报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为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海淀工商分局提出“打通支持双创最后一公里,打造服务企业阳光一米线”的工作理念。日前,海淀工商分局作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基层执行部门,推出29条服务措施。其中,属于海淀工商争取在全国或者北京市率先探索实施的创新措施13条,政策已经实施海淀工商争取领先的创优措施16条。

  29条措施涵盖各项工商业务

  按照“共建新型伙伴关系,做企业的创新合伙人,为企业全程发展护航”的服务理念,海淀工商分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品牌工作措施分为5个方面,共29条,包括服务企业发展的措施16条、服务政府决策的措施3条、服务消费维权的措施3条、服务城市治理的措施6条、健全内部机制的措施1条。由此,海淀工商推出覆盖工商全职能的创新和创优服务,为海淀区企业提供“打包”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

  在服务企业发展的16条措施中,针对企业注册住所资源稀缺的痛点,海淀工商分局提出要“率先在全市对‘高精尖’业态企业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注册条件”“在全市率先探索区级创业平台‘集群注册’”。其中,协同区政府、海淀园,在区级创业平台推出可以提供免费住所(经营场所)的孵化服务,并由平台和创业企业约定一定的使用期限,实现创业企业“集群注册”。这项措施对于解决创新创业小微企业注册难题,缓解住所资源稀缺的问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海淀区在落实商事改革、争取政策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前列。海淀工商分局本次推出的创新措施,将争取为商事改革新一轮政策创新提供经验。其中,海淀工商分局提出要率先在全国探索“结果登记制”,针对内资科技类有限公司,探索简化现行提交文件,变更登记申请不再要求提交决议、协议等公司决策性文件,依据公司权力机关的决策结论,直接向工商机关提交变更后的登记信息,完成变更登记,提升企业决策的法律效力,探索登记制度改革。这项措施将大幅简化企业注册的过程性文件,直接认可公司决策结论,不仅将优化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程序,也将是公司登记制度的政策性变革。这是继2016年,海淀工商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受到国务院好评之后,率先在全国开展探索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工作机制保障措施顺利实施

  据海淀工商分局负责人介绍,为了保障服务措施落实到位,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成果,海淀工商分局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科学城建设服务协调办公室(简称服务办),并设立“企航直通中心”,由服务办承担具体工作,统筹分局工商服务资源。其中,还通过微信小程序开通了“海淀工商企航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对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需求和工商服务的信息归集处理反馈。成立专门的服务部门并通过线上小程序开展工作,是“互联网+工商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措施,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海淀工商分局服务办设置服务顾问,建立“顾问专员负责制”。各业务科室、工商所设置服务专员,服务顾问、服务专员共有80余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加强与区政府有关部门、街镇政府的对接,聚焦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潜力企业等重点企业,提供专属服务。通过“服务顾问—服务专员”工作模式,建立专门的服务队伍,实现精准对接,高度聚焦企业需求。这项措施将努力打造好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线”,让企业在“一米线”的办事区体验“阳光”工商服务,让阳光一米线成为企业创新创业扬帆远航的起点。(记者 栗洁)